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总书记,乡亲们非常想念您

公司动态

总书记,乡亲们非常想念您

发布时间:2022-03-11
  据电液动插板阀报早春时节,近5000名代表委员汇集首都北京,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来自天南海北、身处各行各业,他们带来人民群众最真诚的嘱托和期盼。
   双轴粉尘加湿机报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亿万人民战贫、抗疫、反腐、铸魂……气吞山河的史诗画卷中,记录下一处处乡村的旧貌新颜,一个个群体的命运转折,一片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员们捎来了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心意——“总书记,乡亲们非常想念您!”
 “总书记给我们当家当得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石拔三大姐现在就像重生的梨树,真好看。”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红端详着参会期间收到的一张照片,高兴地说。
   照片上,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中间,抬头笑着,落落大方地招呼游客。
   梨子寨得名于一株枝繁叶茂、有着200多年树龄的梨树。现在村里最出名的是“大姐”石拔三。
    2013年11月3日,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院坝的前坪上,面对围坐在身边的父老乡亲,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石拔三家是总书记在村里走访的第一家。
   “怎么称呼您?”
    问的人正是石拔三。她没出过深山,没上过学,家里没有电视,认不出总书记。
    总书记亲切地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得知石拔三64岁了,总书记说:“你是大姐。”
    从那天起,石拔三牢牢记住了这个“勤务员”。
    十八洞村是石红的精准扶贫联系点之一,因此她常去。2016年,她第一次见到石拔三。此后,她们每年都见面。
    石拔三也叫石拔哑,“拔三”意为家里排行第三的女儿。在石拔三人生的前60多年,她像一个沉默的影子,很少说话,也不爱抬头。年纪大了,她弯了腰,走在人群里都看不见。
    总书记的到来,唤醒了这个沉睡在贫困中的小山村,也让石拔三的命运天翻地覆。
    如今的十八洞村青石铺路、木屋错落,游客纷至沓来,再不见一丝“山高沟深路难走,有女莫嫁梨子寨”的模样。石拔三家的厨房修好了,添了电饭煲、电冰箱,还买了一台大彩电。
    每当电视上出现总书记的画面,她总要停下手中的活儿,走到电视机跟前,仔细端详,听他讲话。她最爱看的节目是新闻联播,因为“里面常有总书记”。
   石红来北京前,在十八洞村的小年“村晚”见到石拔三,那时就觉得她的“精气神不一样”。
   那天,石拔三穿着新衣,专注地看着舞台。五彩流光映在她的眼睛里、皮肤上,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那样耀眼,那样明亮。“谁想到照片里,一个多月不见,拔哑大姐又进步了。”
 “总书记的那声大姐,就像一个开关,让她神奇地从内而外地变了……”石红抚摸着照片,眼眶湿润,“是那声问好,给了她从未得到过的尊重和鼓励。”
  石拔三家堂屋墙上挂着总书记和她坐在火塘边聊家常的照片。来北京前,石红曾问她:“你说再见到总书记,你要说啥?”
  石拔三说:“就想跟他说,现在我有钱花,吃的也不愁了。总书记给我们当家当得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乡亲们非常想念您!”
  从河北阜平骆驼湾村,到江西井冈山神山村、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几十个贫困村,哪一个不是换了模样?像石拔三这样近1亿贫困人口,谁不曾被总书记深情的话所鼓舞,从此绽放新的容颜?
  四川大凉山“悬崖村”村民的出行难,曾让总书记“揪心”不已。
  告别了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藤梯”,用上了6000余根钢管构成的“钢梯”——新旧天梯的对比照片,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带到今年两会上,欣喜地展示给总书记看。
 “乡亲们都下来了吧?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总书记关切询问。
  益西达瓦高声答道,搬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村里发展起了旅游,日子越来越好。
 “悬崖村”的巨变,让同处大凉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昭觉县庆恒村女村支书吉克石乌感同身受。
  今年来京前,彝绣合作社的姐妹们打来电话。她们七嘴八舌地问吉克石乌:“有机会见到总书记?一定把彝乡变化说给总书记听,请总书记一定放心!”
  是啊!何止“悬崖村”、庆恒村……整个昭觉、大凉山都在蝶变:产业兴了,日子火了,村村建起了幼教点,女娃们背起书包进了学堂。不少村里开起彝绣合作社,姐妹们飞针走线,努力绣出新天地。
  今年两会期间,吉克石乌穿着美丽的百褶裙、披着白色的“查尔瓦(彝族披风)”走进人民大会堂的身影传回家乡时,彝绣合作社的姐妹又打来电话:
  “看到总书记到处奔波,我们想给他披上一件我们亲手做的‘查尔瓦’,说一句‘卡沙沙(谢谢)’!”
   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数年间,总书记的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留下久长的念想和深情。
   地处滇藏交界处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这里生活的独龙族人,是“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
  收到来信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十分高兴”“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一年后,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昆明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抽出时间,把当初写信的干部群众接到昆明来见面。
   一见面,总书记就亲切地说:“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
   想起这一幕,时任贡山县长的全国人大代表、怒江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马正山就分外感动:“独龙族是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但总书记告诉我们,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今年两会,独龙江乡的村民们通过5G信号,在智能手机上就能随时随地看到总书记,了解两会上的国家大事。
   当地决定给独龙江乡架设通信基站的时候,曾有一些不理解的声音:有了公路,还要网路?
   的确,在半年大雪封山的大山深处,搭建通信基站的危险性和成本难以想象,维护的难度更大。
  “我们当时说,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去做这种毫无性价比的事,只有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决心!”土生土长的独龙族人、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春海说。
   他和乡亲们二话没说,身背肩扛、顶风冒雪,穿行在滑坡不断的山路上,身旁就是不见底的悬崖,终于架设起了一个个通信基站。
 “没有总书记对民生的重视和‘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情,就没有独龙江的今天。”每次看到大山里那些云遮雾绕的通信基站,马春海都由衷地赞叹,“脱贫攻坚是伟大的事,总书记是伟大的人。”
   2019年的这封信,让乡亲们最开心最难忘。
  “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乡干部分别用普通话和独龙语宣读这封回信时,一次次被乡亲们欢呼声、掌声打断。
  在独龙江乡,家家户户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的照片,处处可见总书记那些“金句”标语。文面女广场上,总书记与乡亲们书信往来、坐在一起的巨幅喷绘,远远就能看见。
  独龙江人还将这份心意转化成了歌声。马正山用手机打开视频,放起那首群众自创的歌曲《幸福不忘共产党》:
  “公路通到独龙江,公路弯弯绕雪山,汽车进来喜洋洋,独龙人民笑开颜。啊哟啦哟……哟哟哟……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
   这10年,这位每年都深入最偏远农村,经常出现在最贫困群众身边“人民的勤务员”,就像他所说的那样——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这是一段发生在两会上的“超长”对话。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来到青海代表团。贵德县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发言时,总书记不时插话:“政府给你们补贴了吗?”“你们现在都种什么庄稼?”“去年牛羊肉价格降了吧?”……
   5分钟过去了,毕生忠发现总书记问起的并不是他准备好的那些“大政策”,而是百姓身边“细微事”。
   20分钟,这位当了16年“村官”的汉子越说越轻快,越说越开心。
   那句萦绕在毕生忠心头很久的话,终于脱口而出:
  “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您……怎么说呢?喜欢得不得了!”
  “至暗时刻我们勇毅前行,只因坚信领路人;风吹浪打我们岿然不动,只因紧靠主心骨”
   刚跑完冬奥会火炬手的赛道,74岁的张伯礼又“跑”进了全国两会的“议事厅”。
   当了15年全国人大代表,他依然步履不停:10份议案和建议,不少涉及防疫抗疫。他还有个想法,要总结形成一份全面系统的抗疫经验报告,“具有史料价值”。
  “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2020年1月下旬,年过七旬的张伯礼受命飞赴武汉抗疫最前线,飞机上,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大疫来袭的危急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关闭离汉通道的重大决策。“总书记的这一重大决策,充分显示了作为人民领袖的政治担当和政治勇气。”张伯礼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战疫魔,“雷神”“火神”震全球,复工复产保民生,武汉“挺”过来了!
  回望那段风云激荡的日子,张伯礼感慨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键决断、镇定指挥,是举国上下同疫魔较量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有了总书记的力挽狂澜,华夏儿女才能面对世纪疫情而奋勇前行。总书记是主心骨,更是领航人!”